首頁 » 醫療院所如何導入 FHIR?從系統整合與稽核日誌實作全指南
- 作者 | Febby Chang,
醫療院所該如何實現 FHIR?從系統整合到稽核日誌完整指南

為什麼醫療機構越來越重視 FHIR?
FHIR(Fast Healthcare Interoperability Resources)是由 HL7 所制定的新一代醫療資料交換標準,用來提升不同醫療系統之間的互通性。隨著病患自助服務、遠距醫療、跨院資料交換需求快速增加,許多醫療院所開始面臨以下挑戰:
- 現有資訊系統(HIS、LIS、PACS)無法直接支援 FHIR
- 資料交換過程缺乏 API 管理與安全控管
- 法規要求越來越強調稽核日誌與存取紀錄
FHIR 是什麼?與 HL7 有何不同?
FHIR 是 HL7 的演進版本,具備以下特點 :
項目 | HL7 v2/v3 | FHIR |
---|---|---|
格式 | 傳統訊息格式 | JSON / XML |
傳輸方式 | Socket / FTP | RESTful API |
資源模型 | 複雜、彈性差 | 模組化、易整合 |
整合難度 | 高 | 低至中 |
FHIR 使用資源(Resource)為核心,例如 Patient、Observation、MedicationRequest 等,每一個資源都可透過 REST API 存取與操作。
醫療系統導入 FHIR 面臨哪些實務挑戰?
- 後端系統資料結構不一致
多數醫療院所仍使用傳統 HL7v2 或私有格式,需轉換為 FHIR 規範 - API 開發與安全管理人力不足
建置 RESTful API 並非所有資訊部門都熟悉,權限與加密機制也是門檻 - 稽核與合規需求日增
包含電子病歷法、病患隱私規範、ISO 27001 稽核要求等,需詳細日誌管理
在面對導入 FHIR 的挑戰中,要如何將上述的三點能夠降低複雜度且有效運作,最困難的不外乎是平台與工具的選擇。
降低 FHIR 導入複雜度的關鍵平台與工具選擇
為了有效導入 FHIR 並符合日益嚴格的資安與合規要求,越來越多醫療院所選擇部署 API 管理平台與日誌監控平台,作為既有資訊系統與新世代標準間的「橋接層」。
為了有效導入 FHIR 並符合日益嚴格的資安與合規要求,越來越多醫療院所選擇部署 API 管理平台與日誌監控平台,作為既有資訊系統與新世代標準間的「橋接層」。
這類平台能協助院所:
- 將 HIS / LIS 等系統轉換為標準化 FHIR API,支援 JSON 與 RESTful 接口
- 控管 API 存取權限、驗證流程與資料加密處理
- 即時記錄所有存取行為,建立完整的稽核日誌
- 快速追蹤異常行為、生成報表,以因應資安稽核與法規要求
例如,有醫療機構導入一套 API 管理平台協助快速建構 FHIR Observation API,並透過日誌監控工具記錄每筆存取行為與資料欄位查詢,建立敏感資料的行為監控機制。這樣不僅降低了內部開發成本,也加快與外部應用(如行動 App、病患查詢系統)的對接應用。
其中,符合醫療院所規格的API 管理平台-digiRunner 與日誌監控平台- digiLogs,已成功協助台灣多家醫院順利導入 FHIR:
API 管理平台 - digiRunner | 日誌監控平台 - digiLogs |
---|---|
• 支援 FHIR Resource 轉換與標準化建構 | • 紀錄所有 API 呼叫與資料存取歷程 |
• 整合現有 HIS/LIS 系統,無需大幅重構 | • 提供異常行為即時告警(如連續失敗查詢、深夜存取敏感資料) |
• 支援 OAuth2 / JWT 認證 | • 自動產生稽核報表,符合法規要求 |
• 管理 API 流量、權限與版本 | • 可與 SIEM、SOC 平台整合,提升資安強度 |
結論:醫療數位轉型,FHIR 是不可忽視的基礎建設
FHIR 不再是「先進國家才需要關心的標準」,而是所有醫療院所在數位轉型路上遲早必須面對的課題。透過合適的平台工具(如 digiRunner 和 digiLogs),醫療院所能:
- 降低 FHIR 導入技術門檻
- 確保資料交換安全合規
- 提升病患體驗與營運效率